第B06版:读者呼声

民事公益诉讼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

本文字数:1015

  □房清江

7月14日,最高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规则》,对公益诉讼的管辖、立案、调查、诉讼监督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最高检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规定,在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案件、食品药品安全案件中,可以提出惩罚性赔偿诉讼请求;如果行政机关对违法案件“一移了之”,检察机关可以继续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  (7月15日《新京报》)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规定,侵权人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这些规定即为惩罚性赔偿,立法的本义是为了提高公民权利博弈的筹码,提高食安违法、污染环境及破坏生态的成本,倒逼领域守法。

不过,在司法实践方面,惩罚性赔偿民事诉讼难是现实瓶颈。不管食品安全案件,还是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案件,被侵害人、被侵权人都是一个群体,案件越大越严重,这个群体就越众。这不仅决定了单独个别的民事诉讼,很难对实施损害、侵权的违法者予以有效的索赔制约,而且“家家点火、户户冒烟”式的诉讼,还增加了诉讼成本,提高了举证门槛,如环境污染损害,调查、取证、定损,有专业门槛,需要不小的诉前成本。

食安违法、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公共安全、公共利益,是公益诉讼的重要领域。检察机关将此类案件涉及民事诉讼纳入其中,支持适格主体提起诉讼,主张侵害侵权赔偿,从司法的效果上,是责任追究“公账”“私账”一起算,既丰富了公益诉讼的内涵,也提高了公益诉讼对违法犯罪的惩戒与震慑力度。

同时,民事公益诉讼类似“刑事附民事诉讼”的做法,更有效地促进了司法的集约办案,大幅度提高惩治违法侵权的效率。如,当检察机关就一起环境污染案件实施调查诉讼过程中,该案件所涉及的被侵权人,可以提出诉讼请求,包括侵权损害赔偿以及惩罚性赔偿,检察机关统一调查举证,不但让公益与民事诉讼合并同步进行,还大幅度降低了案件所涉侵权单独民事诉讼的成本,帮助更多被侵权人参与共同的诉讼中,也是对维权的一种“撑腰”。此外,民事公益诉讼,打包办案与诉讼,也大大节约了司法资源,特别是减少了“一案多诉多审”的困局。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读者呼声 B06 民事公益诉讼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 2021-07-20 2 2021年07月20日 星期二